![]() |
《我家住在花紅園》
那是1957年,母親由鄉(xiāng)干部調(diào)到農(nóng)業(yè)部門,被分到園藝場。說園藝場實際就是花紅園(后來擴展蘋果、梨、桃、核桃),花紅園原是一家趙姓的私人果園。1956年,工商業(yè)改造,便交至政府,政府即辦園藝場。1958年,我和父親從鄉(xiāng)下隨母親到了花紅園,父親即為園藝場工人,我便到實驗小學(xué)讀書。 那時的花紅園自然、樸實。它位于青龍街的西南側(cè),大約有二公頃多的面積,臨青龍街這邊是圍墻,但很簡約,都是用土壘起來的,高不到五尺,墻頭長滿野蒿、野刺。有的地段簇擁著何首烏、瓜蔞、馬屎泡子和拉拉 藤子的藤蔓。南北走向大約200多米左右,最南端靠圍墻外住著一戶汪姓外鄉(xiāng)人家。最北端的圍墻外住著兩戶縣農(nóng)工部干部。臨青龍街東側(cè)大約有2公頃的土地,據(jù)說是花紅園擴園的備田地,上面栽著海棠幼苗和桑樹、毛桃、棠梨樹,都是待嫁接的砧木樹。備用地的最南端雜居住近十戶的居民,最北端住著汪姓、甄姓、丁姓等三、四戶居民;t園的西面是一條長三四百米、寬十多米的池塘,內(nèi)里有自然生長的野生鯽魚、烏魚、汪丫魚和白魚。后來兩邊居民曾多次聯(lián)合試放白鰱、青魚等魚種,有過較好收益。這長塘西側(cè)是一大片空地約二公頃。來城人習(xí)慣叫體育場,是放露天電影、節(jié)日集慶、體育賽事的重要場所。 我家住在花紅園圍墻的中部,圍墻突顯部有一個門樓,門樓不高,不大,也不搶眼,平平常常。一個騎脊的小瓦房橫跨墻上,有兩根細木柱撐著小瓦房,玉立亭亭。門框是用雜樹打的,兩側(cè)的大門各有門軸可以自由轉(zhuǎn)動、關(guān)啟。進了大門向右就能瞥見兩間小瓦房,墻是小土坯砌的,地就是泥巴的 。有一個帶洞眼的白鐵門立在房中間,就是這兩間屋我們?nèi)易∮形迨嗄辏ê髞砀脑炝耍。小屋坐北朝南,有一棵棗樹朝著大門茂盛地生長,屋后有兩棵高大的柿子樹挺拔而立,每逢秋季,黃橙橙的柿子飄來濃郁香氣。屋的西面有十多棵紫薇,初夏至中秋,都鮮花怒放,像少女臉龐一樣紅潤鮮亮。小屋左前方約十多米紫竹婆娑動人,在紫竹旁有一眼小井,小井通泉眼,水質(zhì)清純涼爽,這條街的姑娘和媳婦常常在這里擔水、聊天、打趣、互訴家常。 縱觀整個園子。這個原花紅園園主很有見地,獨具天才。他把有二十多棵品質(zhì)好的花紅都栽在這個屋子前十五米左右地方。好品種的花紅,你咬一口放在那里,一個小時后來看,幾乎看不到“銹”的現(xiàn)象。他為了有效地讓花紅授粉,分別在屋子前后五十多米處栽上海棠和沙果。另外,為了有效護衛(wèi)圍墻在圍墻內(nèi)大量栽著何首烏、瓜蔞、馬屎泡,讓這些藤蔓有效地護衛(wèi)土圍墻。再有,花紅園內(nèi)還散種著獨節(jié)蓮,以化解因毒蛇、蝎子、蜈蚣的毒液給人帶來的不適。這個園子有些奇特的現(xiàn)象:花紅園黃鼬甚多,我親眼目睹它排隊蹲在墻頭上,可我家、鄰居、街坊沒有丟雞的情況;t園樹木低矮、潮濕,這里土斑蛇、烏梢蛇、火赤練蛇經(jīng)常出沒,我家?guī)缀趺磕甓加猩吖忸櫍墒俏覀円患依闲奈丛獾缴叩墓,還有每逢雨季,池塘的水會漲到園子上來,幾乎每年都有鯽魚、烏頭,還有老鱉隨急雨,順著垅溝跑到我家院子來,讓我們美餐一頓,真是天賜美食。 要講花紅,那可真有說不盡的故事,首先花紅園每年會有十來種珍奇野鳥前來光顧,如畫眉、百靈、白頭翁、八哥、斑鳩、杜鵑、喳茨郎、燕子、黃雀和銅嘴鳥她們在花園里盡情地歌唱,更有那蟬也不失時機地加入這大合唱中,春天早晨我常常被他們叫醒,讓我懶覺不成。再說花紅每逢四月中下旬,千樹萬樹披上綠裝,開著粉紅色的花朵,在陽光的照射和空氣的涌動下,花樣嫵媚動人,花香清醇誘人。它招引著無數(shù)蜜蜂和蝴蝶紛至沓來。真是流連彩蝶時時舞,自在嬌鶯恰恰啼。蜜蜂欣賞著誘人的花蕊,陶醉在那萬花叢中,享受著甜蜜的芬芳。蝴蝶輕輕地顫動薄翼,招喚著它的萬千朋友,翩翩起舞,霓裳動人。當你置身于此間,耳邊蕩起嗡嗡奏嗚曲,鼻間充滿著濃郁的清香氣味。你像進入那仙山瓊閣。每當花紅成熟的時候,城里機關(guān)干部、學(xué)校的老師學(xué)生、近郊的農(nóng)民大爺,如潮水般地涌向花紅園,大家爭相搶購,人們享受著花紅開園的樂趣。他們有的用花紅泡酒、泡茶,有的將花紅密藏于居所深處,享受花紅越來越熟、越來越如桂花的香氣。還有的包裝好,饋贈于遠方的親友,把家鄉(xiāng)香甜傳遞給省內(nèi)外,讓他們記住故鄉(xiāng),記住鄉(xiāng)愁。 我們來安花紅(原名林檎)還真有一段故事讓人回味無窮啊。清嘉慶年間,來安境內(nèi)出了個三品官——東臺御史吳棠。他把母親接到京城居住,誰知卻突然患上痢疾。請遍京城名醫(yī)都治不好。吳大人憂心如焚,不得不將寧愿死在故鄉(xiāng)的母親送回來安,并找了個名叫花紅的村姑在病榻前照看;t心地善良,盡心盡力服侍老太太,但老太太卻不吃不喝。正巧趕在林檎上市,便順手在街上買了一些帶回,她讓吳老太太吃著開胃。誰知,吳老太太覺得酸甜可口,越吃越想吃,一連幾天吃,病也輕多了?谖洞箝_了,飯菜也覺得香了。吳家上下皆大歡喜。不久吳棠之子帶了幾十斤林檎進京看望父親,吳常將其此果獻給仁宗皇帝,恰逢仁宗那幾天也覺腸胃不適,逐嘗了幾個,只覺一股香氣貫穿上下,頓覺心高氣爽。看著林擒很好奇,但不知何物,如此清香,如此紅艷,龍顏大悅,脫口而出:“此果乃花紅也!”吳棠為感謝花紅姑娘,急忙跪謝:“此果就叫花紅!比首诖髳,當朝賜此果為“來安花紅”。從此,來安花紅就譽滿省內(nèi)外了。 一九八七年因城建需要,把花紅轉(zhuǎn)到復(fù)興林場保護起來。使皖東的花紅名片得到認真肯定。我衷心的祝愿來安花紅越來越紅火,越來越有品味,越來越放出奪目的光環(huán)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《故鄉(xiāng)的花紅》 懷遠的石榴、碭山的梨、來安的花紅香又甜。離開故鄉(xiāng)已近六十年了。每到夏至前后,香噴噴、甜脆脆的故鄉(xiāng)花紅就會在夢中把我早早催醒。那時總是會到郵局問有沒有娘從故鄉(xiāng)給我寄來的箱式郵件。我知道,娘準會在這個時候從郵局用一個小木箱給我快寄上十來斤花紅的。每每如此,我總會把娘寄來的花紅分送給我的同事一道享用。那段時間我們寢室內(nèi)外總流動著別樣的馨香,讓人久久不能忘懷。特別是我們這些來安的游子們更會因此想念父母思念故鄉(xiāng)。更想念故鄉(xiāng)那滿樹滿枝上通紅通紅卻又香甜青脆的花紅。 一九六八年三月我入伍了。那年盛夏娘特地請假從老家背來四十多斤花紅送到我的部隊。全連戰(zhàn)友都轟動起來了,都說:娘從老家給我們送來了慰問品了,快來品嘗啊。連隊首長還特地到娘的住處去探望她,娘很感動。特別囑托連首長要嚴格要求她的兒子,讓他做一個合格的軍人。 要說故鄉(xiāng)的花紅,我是最有發(fā)言權(quán)的,因為我家就住在花紅園里。每年春分前后,整個花紅園春意盎然,百鳥云集。百靈畫眉歌聲瞭亮,八哥紫鶯鳴唱此起彼伏。真是留連彩蝶時時舞,自在嬌鶯恰恰啼。如果你倘徉其中,別是一番情趣。每當花紅開園的時候:城里的機關(guān)干部、學(xué)校的老師學(xué)生、工廠里倒班的工人、郊區(qū)的農(nóng)民伯伯。如潮水一般涌向花紅園,爭相購買來安花紅。人們享受著花紅開園的快樂。他們有的用花紅泡酒、泡茶。有的將花紅密藏于居所深處,享受花紅越來越熟,越來越透出如桂花的香氣。還有的把花紅包裝好,饋贈于外地的親友、要把家鄉(xiāng)的香甜傳向四方,讓他們記住故鄉(xiāng),記住鄉(xiāng)愁。 來安人栽培花紅是有歷史的。早在二百多年前,勤勞樸實的來安人就學(xué)會栽培花紅了。并不斷優(yōu)化,古往今來逐步優(yōu)選出特有的“來安花紅”的名牌。來安花紅成名是在清朝末年。那當時花紅可不叫花紅而叫林檎。 來安花紅之所以成名還真得感謝當時(晚清)來安在朝廷的三品官—-東臺御史吳棠。有一年,他把母親接到京城,以盡孝道。誰知第二年初夏,其母患上了痢疾。急壞了吳大人,他找遍了京城名醫(yī)。卻久治不愈。此時,他不得不遵母之命,將不肯客死他鄉(xiāng)的母親送回來安。并找了個名叫花紅的村姑在病榻前照看;t心地善良,盡心盡力服侍老太太,但老太太還是不吃不喝。正趕上林檎上市,花紅姑娘就順著叫賣聲。終于追買了幾斤林檎帶回,她本想讓吳老老太太吃著開胃。誰知吳老太太覺得酸甜可口,越吃越想吃,一連幾天下來,病情好多了,口味大開了。吳家上下皆大歡喜。不久吳棠之子帶了幾十斤林檎進京看望父親,吳棠早朝后趁機將此果獻給咸豐皇帝。恰逢咸豐帝那幾天腸胃不適,遂嘗了幾個,一股香氣貫穿上下,頓覺心暢氣爽,好不快活;实酆闷娴乜粗斯,卻不知何物。如此清香,如此紅艷。龍顏大悅,脫口而出:此乃花紅也。吳棠為感謝花紅姑娘,急忙跪謝:此果就叫花紅。咸豐帝當即賜封此果為“來安花紅”,每年適可上貢。從此,來安花紅就譽滿省內(nèi)外了。 一九四九年四月來安解放了。一九五六年國家實行了工商業(yè)改造。來安花紅園交公了,人民當家做主了,父母親一九五七進了花紅園當工人。我和父母都住進了花紅園;t園從衰落逐步轉(zhuǎn)向恢復(fù)、發(fā)展、興旺、鼎盛。每年的產(chǎn)量從一兩千斤、三四千斤、五六千斤發(fā)展到一九八六年五六萬斤;t暢銷市內(nèi)外、省內(nèi)外。一九七七年始,花紅園還做起了花紅酒,遠銷國內(nèi)外。東南亞、歐美國家委托中國外經(jīng)委高價從我縣購買花紅汁,以用做香檳酒原料。小小花紅牽動著國家外貿(mào)大生意呢。 回首往事,經(jīng)營花紅是多少人追求好日子、追求農(nóng)家樂、追求小康的夢想。那是一九六一年深秋。三年自然災(zāi)害算是結(jié)束了,那一天,烏衣的表哥、江浦的舅舅、老家的伯伯等不約而同來到我家。他們說,來安花紅在我們那里很好賣,請給我們一些花紅樹苗吧。父親告訴他們:場里的花紅樹是不能弄出去的,要么我給你們弄些海棠種子,你們把它撒到菜園地里等到來年長有五六十公分高時,我去幫你們芽接(俗稱熱粘皮)。第三年夏父如約分別給每家嫁接了三四十棵品種優(yōu)良的花紅。四、五年后掛果了,初見了一點收獲,家家都很高興,這種收獲逐年在提高。一直到了一九七五年前后。還真有不錯的收益。用他們的話說,有了“活便錢”了。買香煙、打醬油基本不用煩錢神了。后來,有人氣不憤。想以搞資本主義為由,毀壞花紅。但遭到正派的公社干部回絕。“四人幫”粉碎了,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時代。舅舅、表哥、大伯趕上好時代。早就成了萬元戶了。 人們用勤勞的雙手搞一點微薄的創(chuàng)收,總覺得這種“庭院經(jīng)濟”,無論在那個國度里都是無可厚非的。 來安花紅園因種種原因沒了,芬芳香甜的來安花紅難找尋了,人們沉浸在深深地追憶中。最近有人說:來安政府正在準備進行花紅復(fù)園工程。我期盼著:那晶瀅剔透、薄脆清純的“來安花紅”在不遠的將來再度飄香在故鄉(xiāng)的熱土上空。 投稿人-呂紹聯(lián):13470708158
回復(fù)11樓 TOP
|
![]() |
申明:本站所有文章來自客戶端自媒體,不代表來安縣信息港網(wǎng)站的觀點和立場。
回復(fù)12樓 TOP
|
![]() |
回復(fù)13樓 TOP
|
![]() |
申明:本站所有文章來自客戶端自媒體,不代表來安縣信息港網(wǎng)站的觀點和立場。
回復(fù)14樓 TOP
|
![]() |
來安縣原創(chuàng)文學(xué)網(wǎng)
回復(fù)15樓 TOP
|
![]() |
申明:本站所有文章來自客戶端自媒體,不代表來安縣信息港網(wǎng)站的觀點和立場。
回復(fù)16樓 TOP
|
![]() |
回復(fù)17樓 TOP
|
![]() |
申明:本站所有文章來自客戶端自媒體,不代表來安縣信息港網(wǎng)站的觀點和立場。
回復(fù)18樓 TOP
|
![]() |
來安縣原創(chuàng)文學(xué)網(wǎng)
回復(fù)19樓 TOP
|
![]() |
申明:本站所有文章來自客戶端自媒體,不代表來安縣信息港網(wǎng)站的觀點和立場。
回復(fù)20樓 TOP
|
20/ 2 12
|